十五 老家人(2 / 3)
三爷听了也不恼,继续讲他的故事。“娘那个包!”开始讲“同志们”。“我对你说强妞,你家的房还垒着门咧,你要是回去了,把砖一搬就能住,不用盖房。那三间房还是您爷爷盖的,结实的很。我的房就挨着您的房咧,这边说话那边都能听见,我和您三奶住在那个院里。还有你小顺叔,你一去,咱张家的人就多了。”
我听了以后,突然想起来一个主意,就向三爷建议说:“三爷,你和三奶奶都搬到这里来住吧,到时候再给您盖几间房,咱的人不照样多嘛。还有,叫俺大伯也搬过来住,他可以来当这个庄的支书啊,这个庄比南香山大。”
三爷说:“娘那个包!这里不是咱张家的家,南香山才是啊。”
我想了半天辩驳着说:“那也不一定,俺爷爷领着俺爸爸不也来到这里安家啦?我觉得人住到哪里哪里就是家。你们都搬过来,这里就成了你们的家。”
爷爷又叹了一口气,接上说:“咱老家在原武南香山。”
说到这里,我倒是想起来了三奶奶的和三爷的故事,我就问三爷说:“三爷,那时候你咋不叫俺三奶当兵啊?”
三爷说:“娘那个包他!她当兵,她是我媳妇,她当兵我咋办?我就找到她们的队伍上,他们的头说了,当兵都是自愿,家里的人不同意,也能回家务农。她那时候还不懂个狗屁,娘们家,当啥兵啊,我就把她叫回家了。”
我又问:“三奶奶不是不愿意回家吗?”
三爷把眼一瞪说:“啥家儿能叫娘们儿家都当了?她说不回来就不回来了?他不回来我就不走,我天天去找他们的队伍,一直到他们的头发话。你三奶奶她得听我咧,我不叫她当兵她就不能当兵。敢不听我的话,看我打折她的腿!”
我三爷开始喷大话,我知道,他不一定是咋跟人家三奶奶说好话呢。
我想起来新四军的事,就问:“我三奶奶当的到底是个啥兵啊?”
三爷说:“是新四军。”
都说是新四军,三奶奶也是这样说的,那地方哪里会有新四军哪。那地方应该是八路军才对。听三奶奶说,她们的头是皮定均,皮定均当过新四军的首长么?准不准的,当兵这事儿看来不会有假,三奶奶会写信,就是在队伍上学习认字的,要不,她在老家根本不可能有读书认字的条件。
我又问:“三奶奶她们的队伍在哪里呀?”
三爷说:“他娘那个包他,我也不知,反正是山里,都在山里藏着,不常出来。那时候有老日,她们打不过老日,老日那东西,家伙得劲,有大炮,还有飞机。你三奶的队伍上,啥都没有,别说飞机大炮了,连吃的都没有。住的也是石头屋,还没有您爷盖得房结实咧。”
到底住在哪里,到现在谁都说不清楚,都异口同声地说三奶奶就是新四军。
到了晚上,三爷爷和爷爷住在东屋南间,他俩吃罢饭就瞎摸趴在桌子上,有一句没一句的说话。那时候还没有用上电灯,点的是煤油灯。后来用上了带罩的煤油灯,一拧灯芯儿,整个屋里都照亮了,神奇的很。还有马灯,牲口屋都里有马灯,我们到牲口屋里听唱书,念唱书的戚先儿就是附在马灯下,戴着老花镜,一句一句的唱,不是念,就是那种吟诵的声调,像唱诗一样。爷爷和三爷爷就好比吟诗下棋的老寿星,口中还在念着他们自己的“短歌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我还发现,三爷很少和奶奶说话,本来叔嫂之间就没有太多的话要说,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主要的是,谁的亲人谁来照应,谁的亲人谁来亲近罢了。我说这话是有根据的,有一年,奶奶的侄子来了,他是北沿儿七里营的,就是曾经的七里营乡,全国的学习榜样。奶奶的娘家就是那里的,住曹庄。她的侄子过河来看她,侄子们就围着她转,不多去我爷爷跟前说话。我爷爷好像也不待见他,和他兄弟刘喜儿来时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