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 2)
(六姓氏的演变
好了,先让小两口度蜜月吧。刘秀这阵儿也没什么事,咱们就趁此机会把中国的姓氏简单说说,大家再见到类似的问题,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中国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人不一样,古人的名字,最早是由“姓”、“名”、“氏”三部分组成。如果加上“字”和“号”,那就更讲究了,这里只说古人的“姓”、“名”和“氏”。
现在人的名字比起古人简单得多,尽管汉语中还有“姓氏”这个词,但现在人名字中没有“氏”,只有前面的“姓”和后面的“名”两部分。
举个例子,比如有一个人叫李小明,前面的“李”是他的姓,后面的“小明”是他的名,绝对不是他的“氏”。准确的说法是:现在人的名字,只能称为“姓名”,不能称作“姓氏”。
下面咱们就一个一个说。
先说这个“姓”:古代最早经历的是母系氏族社会,当时女性地位比男性高,所以人们的“姓”随母亲。“姓”这个字左边是“女”右边是“生”,就是这个道理。
后来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男性地位超过了女性,孩子的姓慢慢都随了父亲——这个规矩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再说“名”:现代人给孩子起名很讲究,反正我们这代人起名的时候,一般是一家老小齐上阵,抱着几本字典来回翻;有的家长怕自己起不好,还去找专门起名的公司。
那么,这个“氏”是怎么回事呢?“氏”只有古人名字里才有,而且只是秦朝之前有,秦朝以后慢慢就消失了。不知道的人会觉得:“氏”因为没多大意义,有没有都无所谓,所以才被淘汰的。
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恰恰相反,正因为“氏”最有意义、最值钱,所以才被取消的。
“氏”存在于夏、商、周时期,就是所谓的先秦时代。当时,只有皇室成员、贵族和高官的名字中才有“氏”。因为当时人们习惯把自己的封地、官职当做名字中的“氏”。
还是那句话:普通老百姓能吃上饭就不错了,封地、官职这类东西,都是梦里才敢想想的事。所以,那时老百姓只有姓和名,连名都是随便取的。
也就是说,当时名字中的“氏”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氏”比“姓”要尊贵得多。所以当时有“氏”的人,在外人面前都称自己的氏,而不称自己的姓。
同样,当时碰到熟人打招呼,就要称呼他的“氏”,不能称呼他的“姓”。如果明明知道对方的氏,打招呼时偏要叫他的姓,那是对人家不尊重,人家会在心里说“这个人真没素质!”
再举个例子:比如李小明是一个公司的经理,早晨他去上班,进门时碰见一个年轻职员。年轻人见到李小明,赶紧主动打招呼,亲切地问候道:“李经理好。”于是,李小明感到很高兴——现在社会都是这样吧?
反过来,如果那个年轻人不懂事,打招呼时非要说“老李好”,或者干脆就叫“李小明好”。那结果大家都能想出来:就算李小明碍于面子,不当场发作,但一定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个年轻人的前途基本就算完了。
这件事如果放在古代,“经理”这个职务就是李小明的氏。那时候,人们如果见到李小明,都会叫他“经理小明”。同样,当时李小明在介绍自己时,也是说“经理小明”。原因就是“氏”比“姓”尊贵。
这个例子可能不特别准,但道理差不多。
上面说的,都是先秦时期的事。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了分封制,封地和贵族都没有了,“氏”也慢慢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