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阿甘与塞翁 > 中国哲学小史

中国哲学小史(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只想当训练家的我,成为了首富 新纪元之魔法传奇 下山后!七个姐姐祸害我! 苟在神诡世界 殿下曹宇 梦里我看见 重瞳纪 网游之天命帝王 御灵八佰 游戏里的老婆不可能是美少女

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胡适说,中国哲学到了老子、孔子的时代才真正称得上哲学。虽是一家之言,但无论从文献的准确度和思想内涵的丰富性上,中国哲学到了老子、孔子的时代才真正形成两个思想重镇。在那个时代,老子给了自然规律一个名称“道”,并以“万物负阴而抱阳”提出了宇宙中每个事物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认为事物以“返者道之动”的规律不停地在矛盾的两极之间运动变化。这种辩证观点的提出在东方首创了辩证法思想。老子的这种思想在道家的后继者庄周那里发展为一种极端的思想,庄周认为一切都在矛盾的两极之间来回变化,那么就根本没有必要对事物处在哪一个状态做出判断,这是齐物论的思想基础。庄周这种极端的辩证法,模糊了矛盾的两极,模糊了人们对事物对错的判断,在心灵得到自由的同时也陷入一种诡辩论的路子。

和老子同时代,孔子作为没落的贵族后裔也开始登上哲学的舞台。作为贵族,孔子继承了上层社会的行为规范“礼”,并在自己的思想体系里将这种原属于上层社会的文化推广到整个社会,并以“仁”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仁”实际上就是存在于人们思想中的行为标准,是实践中形成的是非判断能力(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就是不利的行为,可判断为非,错误,就是后来的实践理性。作为贵族后裔,孔子骨子里有一种参与国家治理的愿望,但最终因为自己思想中的温和而不被重视。孔子死后,他的弟子曾子继承了他的思想。这个曾经以“忠恕之道”来回答孔子的弟子具有深厚的哲学功底。他的“忠恕之道”以具体的方法论解释了孔子的“仁”。但是与孔子不同,面对骚乱的社会,曾子为了守护自己的思想的纯洁性和人格的独立性,没有选择仕途,而是终生以家庭为中心实现着自己的“仁爱”思想。孔子的庶出孙子子思,曾经以“背柴人”自喻,立志继承儒家文化,他从曾子哪里学到了儒家思想,写了《中庸》这部书。对于人的认识活动,《中庸》提出了“诚”的概念,诚又分为外诚和内诚。所谓诚实际上就是知,外诚就是认识外在世界的道理,而内诚就是了解自己的内心。在这种“诚”的思想的影响下,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认为人之所以能够行仁义之道,是因为人的内心中本来就有仁义的思想存在,教导人们行仁义之道只是让人们了解自己内心的仁义,也就是内诚。诚是思孟学派对儒家思想的重大发展,为儒家思想奠定了哲学的基础,也是韩愈之后新儒学的核心部分,他们的著作形成了儒家核心经典格局——四书。

从孔子到孟子实际上都主张仁,都认为人们学习社会规范的方法是通过心领神会,学习中注重内心体验来判断是非。后来的墨子虽然是儒家的反对派,但他也很可能是儒家最大的改革派。据说墨子早年受业于儒家,后来因为不同意儒家的观点而自立门户。这种异见很重要的一方面体现在,墨子对儒家心悟的治学方法的模糊性的反对。墨子主张学术观点应该是可以验证的,提出了验证观点是非的“三表法”。三表法是墨子在认识论方面提出的判断是非真假的一种标准。三表分别是:第一表,“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第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实”;第三表,“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三表法的出发点是唯物主义的,主张根据前人的间接经验、群众的直接经验和实际效果来判断是非,在认识发展史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他过分夸大了感觉的作用,忽视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因而不能分辨古书记载和众人见闻的真伪,也不能区别不同阶级对事物的不同态度,在实际运用中不能不陷入经验论的错误。在这种实证思想的推动下,墨家学说最终成为一种唯物的科学的理论,对中国古代的数学、科学、逻辑学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这一时期,语言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公孙龙那些看似强词夺理的诡辩实际上是对不成熟的语言规则的攻击,促进了语言规则的完善。

通过逻辑学和语言学的发展,法律这种讲究逻辑的社会规范的语言表达最终出现了。这是礼的完善,是社会规范理性化和清晰化的产物。法律是用来限制人们做错事的,施行法律的根本假设是荀子的人性恶,即在不加限制的情况下人类会做坏事。荀子的弟子韩非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也就不难理解了。而法家的核心思想也依然是儒家的出世思想。

之后,偶然,或者是必然,在秦一统天下之后,儒家竟遭遇了焚书坑儒的灾祸。但这为后来汉代的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的诞生埋下了伏线。

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秦国在灭楚的过程中使用了奸诈的诡计。灭楚的同时,“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语已经广为流传。秦末,楚国的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又经历了楚汉之争,最终刘邦的汉军取得胜利,并建立了汉王朝。一定意义上讲,汉王朝的建立是楚国复仇的结果。汉代在很大程度上也继承了楚国文化。楚国文化作为不同于周王朝的南蛮文明带有很多神秘色彩。这种神秘色彩可以通过对比《楚辞》和北方形成的《诗经》证明。在楚辞里面,神话故事占了很大的篇幅。而在《诗经》中,神话的成分较少,多的是人间的世俗事物。

在汉代,积极出仕的儒生为了迎合来自楚国的主子,逐渐在自己的学说中加入神仙、谶纬的成分,使自己的学说因为与无上的神灵相关而更具说服力。而因为秦的焚书,儒家的经典有了很多缺损,可供互证的材料太少,这种对残余的经典进行神秘化解读的潮流就愈演愈烈,最终形成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以及孟喜京房的谶纬理论,这种理论到东汉发展到顶峰。因为这个学派是今人对残余古书的现代解读,所以又被称为今文学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超时空要塞之女神的眷顾 夜半冥婚:鬼夫大人萌萌哒 黑水尸棺 穿越无限空间与毒岛冴子 无限恐怖之雷啸传奇 末世兑换高手 海贼王之吾为恶魔 从列兵到名将 躲美录 掠夺星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