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寡人不好色(1 / 2)
朱由校目瞪口呆,比穿越成在历史上只剩一年寿命的皇帝还要糟糕的事,就是这个皇帝的性取向竟然还不是异性。
启明仍在道,“不过我这里要严肃申明一下,‘福建是男风尤盛之地’是明清两朝的文人提出来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涉及地域歧视,主系统并不赞成,福建的‘契兄弟’之所以特别有名,是因为明清时期的福建已经把男子之间的‘婚嫁’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契约制度,契兄弟之间成亲,也是‘三媒六聘’,一样不少,两人结成‘契兄契弟’后,就跟异性恋夫妻一样同吃同睡,双方父母亦互相把对方的儿子当作女婿般看待。”
“按照晚明的真实情况而言,正确的说法是,‘整个社会都盛行男风’,上自王公贵族,下到市井平民,各个阶层中都存在狂热追求男色的人,只不过其他地区没有像福建一样发展到‘普遍认可同性婚姻’的地步罢了,除了‘闽中契弟’之外,‘西北戍卒’与‘京中小唱’也是晚明有名的男同性恋群体,至于士大夫豢养娈童为厮役,更是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大明十六帝里面,大部分都有尝试过男宠的记载,只是这种记载比较含蓄,一般也不会被正史收录,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宿主你这种性取向百分之百是异性恋的男人在晚明才是少数派。”
朱由校耸了耸眉,面色不虞地道,“你知道吗?你刚才把李自成也给一起黑了,李自成就是杀了他老婆之后跑到甘肃当边兵的,他那时候应该也算‘西北戍卒’这个群体里的。”
启明『呵呵』道,“宿主,我知道你在讽刺我,但是这确实是明末一个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现代男性是很难理解的,李自成一般不被认为是同性恋的原因,是因为现存的史料里面找不到李自成具体的‘同性对象’,当然有人会拿他在高迎祥死后继承了‘闯王’的绰号说事儿,可高迎祥是李自成的舅父。”
“也有人会把刘宗敏杀妻投奔李自成,以及崇祯十一年,李自成兵败潼关,在商洛山只剩十八骑,刘宗敏却始终对他不离不弃这两件事当作证据,但是刘宗敏进京之后强占了陈圆圆啊,李自成派他去山海关讨伐吴三桂,他还推三阻四说风凉话呐,而如果一个明末的历史人物能在各种记载里找到一个对应的‘同性对象’,那八成就应该是男风爱好者,比如说袁崇焕……”
朱由校一扬眉头,喉咙口“咕咚”一声咽下一口口水,以免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失声惊叫起来,“袁崇焕也爱好男风?”
启明发出了一阵『哦嗬嗬』的笑声,“是啊,袁崇焕的同性对象是他的下属徐敷奏,虽然徐敷奏此人在《明史》里并无个人传记,但是明末史料里面许多有关袁崇焕的奏疏都提及过此人的名字,这个人在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协助袁崇焕手刃毛文龙,据说当时袁崇焕刚朝毛文龙喊了一声‘绑了拿下’,还没正式说要处斩呢,徐敷奏就已反手将毛文龙的两臂卸下,并将尚方剑抵在毛文龙的脖子上了。”
“后来崇祯三年,梁廷栋上疏请斩袁崇焕的时候,徐敷奏的名字是紧列其后的,在这封请斩袁崇焕的奏疏中,梁廷栋对于袁崇焕和徐敷奏的关系是这样描述的,‘敷奏系京师小唱,夤缘崇焕之门,为加衔裨将’,这就是明着说他们两人是同性恋人了,因为《大明律》严禁官吏宿娼,明文规定,‘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媒合人减一等;若官员子孙宿娼者,罪亦如之’,所以晚明官员如果要解决这方面的需求,都会以‘小唱’取代女妓。”
“这达官显贵设宴,每每由男童少年侑觞佐酒,传唱上盏,这种男童被称作‘’歌童答应’,后又被命名为‘小唱’,这些小唱周转于朝廷要员之间,有的能靠体察人意被擢任功曹,基本上就是先用钱捐个衙吏,当着出息了,就升任县丞、主簿了,有的小唱则被显贵纳于邸第,专门为主子负责接待亲近好友,这种例子里最出名的是沈一贯的儿子沈泰鸿,而徐敷奏此人,大概介于小唱的这两种常见结局之间,他似乎既是袁崇焕的入幕之宾,又是袁崇焕的得力干将。”
朱由校弱弱地问道,“这个梁廷栋他有没有可能是在污蔑袁崇焕?”
启明道,“不大可能,梁廷栋和袁崇焕是同年,他们都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魏忠贤大规模禁毁东林书院是去年才发生的事,在天启五年之前,东林党的讲学和宴饮还没有那么多限制,这文人士大夫凑一块,那讲的肯定都是八卦时政啊,梁廷栋说袁崇焕的性取向不是异性,那肯定是有消息来源的,否则后面那么多人为袁崇焕辩护,怎么就没人反驳这一点呢?再者,在明末这样的社会风气里,几乎没有人会因为性取向问题而歧视袁崇焕,因为单从法条上来说,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是违反《大明律》的,袁崇焕和徐敷奏才是合法的。”
朱由校觉得自己在现代建立起来的历史观都快崩塌了,“那你也说了,一个历史人物必得有一个有名有姓的同性恋人才能判定是不是爱好男风,那明熹宗有契兄弟吗?有男宠吗?如果什么都没有,那不就是李若星在胡说八道?”
启明捂嘴笑道,“当然有了,那御前牌子高永寿,就是明熹宗的男宠,宿主你好好回忆一下,就知道到底是不是李若星在造谣了,此事早已人尽皆知,还有人作了宫词传出来,‘汉帝椒风绝等侪,六宫粉黛枉金钗。高家小姐蛾眉好,那用凌波窄锦鞵’,就是说这明熹宗跟两汉二十四帝一样,明明坐拥后宫三千佳丽,却偏偏爱好男色。”
朱由校道,“这‘高家小姐’如何就是高永寿?说不定指的是一位明熹宗宠爱的高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