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
会员书架
首页 > 科幻 > 带着心事去旅行 > 新市古镇|蚕花庙会:原来,清明还能这么过

新市古镇|蚕花庙会:原来,清明还能这么过(1 / 3)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北雄 美漫:我在大萧条画超人 不努力种田就要回家继承千亿资产 这个NPC太强了 重回八零卷上教科书 我是流浪者 蒹葭皇朝 逍遥苍穹梦世游 我怎么又给华娱续命了? 忆梦天源

今天要分享的是hz市德清县新市古镇的一种民间习俗:蚕花庙会。这个庙会只在清明时节举办,一年一次。但恕我直言,最初总觉得它……有些“奇怪”。

我所了解到的蚕花庙会,是一场盛大的“古镇嘉年华”:每年清明节前后,新市镇上锣鼓喧天,万人空巷。当地精心挑选最漂亮的“镇花”装扮成蚕花娘娘,坐上花车上向人们手撒“蚕花”,游人多到没有地方下脚,场面极其热闹。那么问题来了——

这么个“雨纷纷、欲断魂”的时节,大家都安安静静地上坟、扫墓,全国各地即便举办再大的祭祀活动,也通常会秉承先祖文化,打造庄重、严肃的氛围,可为什么这新市古镇要把这么个“沉重”的节日办得像过年一样热闹呢?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好奇心,一步一步地深入了仙潭文化,掉进了新市古镇的“坑”。

原来人家的节日还能这么过,想不到,想不到。

虽然我的“推测”未必准确,但——新市古镇的蚕花庙会之所以在清明节前后举办,大抵是和京杭大运河上(及周边的一群善男信女有关。

浙江山多,于是寺院就特别多,每个古镇上都有几座庙。在明清时期,每年的清明节到庙里上香是江南老百姓的头等大事儿——对新市人来说尤为如此。

我们在之前的游记中聊过,这个古镇之所以放弃“仙潭”这么好听的别名而择“新市古镇”之大名沿用至今,(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在17年前的晋代,有一群“陆市”人的家园涨了洪水,才整体迁徙至此的。他们渴望安稳的新生活,所以给新的家园命名“新市”。

而陆市人迁徙到新市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庙。修庙干什么呢?上香啊。

晋代是佛教传入我国并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现象在魏晋南北朝这些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已经萌芽。民不聊生之下,天灾人祸的,老百姓管你是个什么神,只要能“保佑”我,那我就给你建寺修庙、上香磕头……你想啊,公元38年,那会儿的生产力哪对付得了这旱涝天灾啊,对吧,先活着最重要。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自打新市人越来越多,这洪水就没消停过。但好在新市人杰地灵,各种状元进士、高官显贵、文人墨客层出不穷。其中就有一个叫朱泗的人,他带着新市百姓,花了1数年时间,手把手上演了一出“新市版大禹治水”,愣是挖通了西河口到京杭大运河的渠道。

哦豁,新市和官塘打通了,这就相当于修了一条从家门口直达杭州的水路“高铁”呀,何止拿下了“国泰民安”,简直奔着“繁荣昌盛”就去了呀。

你还别说,所谓“山旺人丁水旺财”,把水捋顺了,市面就大了,历史就厚了,文化就久远了。就像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孕育了古代巴比伦,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水路一通,钱银滚滚——从此,这新市古镇上的人口越聚越多。人们抱水而居,当然,也不会忘“本”。

古人表达对“初心”的缅怀之情,通常是报以各类的祭祀活动。所以祭拜治水英雄是新市每年清明节的重要仪式,其意义大致与我国东南沿海祭拜“妈祖”的习惯类似。

同时,新市古镇作为“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家家户户都养蚕植桑,而清明节前后又是蚕种繁育的重要时期,春蚕是新市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是有关“蚕”的祭祀活动便应运而生。久而久之,蚕业比重增大,祭水和祭蚕就糅到一块儿去了。

在春季“祈蚕”仪式上,女人们手捧香烛虔诚敬上,孩子们只当是踏青,男人们则挑担摆摊贩卖起蚕业周边、承担养家糊口的重责……久而久之,新市镇过清明的“花样”越来越多。

唱戏的、歌舞的、杂耍的,好吃的好玩儿的……真的就像过年一样热闹。新市的这一份热闹会持续一月,直到谷雨方休,就像北方人过年,“从初一到十五,十五过了再十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被穿越的境界线 人在末世,我能联通现实 失算 宅男的野望 位面旅行家 网游之定鼎三国 末世:我的女人有亿点强 全体敬礼!为最萌向导献上偏宠 末世:开局小木屋,装备全靠气球爆 开局一座公寓:建成一座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