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古镇|蚕花庙会:原来,清明还能这么过(2 / 3)
仿佛新市镇人的“一年之计”是从清明时节才正式开始。
之后,新市的水路交通越来越便利,京杭大运河上来往的香客越来越多,新市民间自发的上香祈福者也越来越多。紧接着,河岸周边的商贩蜂拥而至……这一番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新市出现了火热的“香市”(记住这两个字,后面要考,那么新市的桑蚕贸易随着香市的壮大而迅速崛起。
其实不仅新市古镇,京杭大运河沿岸有成百上千的古镇都因为善男信女的频繁往来而衍生出了诸多特色产业和民间老字号铺子。甚至后来,祭拜某位“神仙”的民风民俗已经逐渐没落,但是“祭品”还在供应,歌舞还在流行,传统还在延续……
譬如在此前的游记中我曾提到的“塘栖蜜饯”,就是被香们客“吃”出来的名特产——
得益于“京杭大运河南大门”的优势,新市古镇的“叔伯亲戚”——余杭塘栖古镇的水北街夜市在明清时期一度热闹非凡,而比夜市更热闹的就是这“香市”。每逢清明节前后,隔壁苏州、湖州、嘉兴等地的大批香客会沿着水路去杭州灵隐寺进香——塘栖是必经之路。
人们发现,这些善男信女除了上香,也很喜欢水北街上的零食和甜食。于是每当清明前后,塘栖码头自凌晨起便是一片灯火辉煌。镇上到处可见提着汽油灯、挽着篮子、担着货架的蜜饯小贩和伙计。此后数百年,蜜饯在塘栖市面常盛不衰。直至今日,“塘栖蜜饯”依然是塘栖镇乃至hz市鼎鼎大名的“百年小吃”之代表品。
无独有偶。
这一时期,新市古镇也衍生出了众多的老字号、历史遗迹、百年文化和久远的传承,甚至一度跃升为运河之上的“江南最大码头”(之一。这是新市古镇最为辉煌的年代,从宋朝到明清,每逢香市,一个大型的集市便会在新市沿岸拉开帷幕。
到了明朝,德清出了一个叫陈霆的人,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学者,写了很多有关仙潭的诗词和典籍。其所编纂的《仙潭志》中对这一时期的新市古镇有着详尽而令人神往的描述:
“泽国渔盐几万家,从来人物盛繁华……比屋傍河开市肆,疏苗盈野间桑麻。”
再后来,香客和游人习惯了在清明节时期把所有的神仙都拜一遍,以保佑这一年平安丰收,顺便在逛逛香市;商家习惯了在清明节前后把货囤满,一边等着香客上香,一边赚个盆钵有余。
有道是“仨月不开张,开张吃仨月”,新市作为一个重要的养蚕和产丝基地,丝绸本就远销海内外,加之每年清明节前后刚好接近春蚕的最佳养殖期,商人们就更不会放过这一“天选”良机,于是十里八乡的农民就都赶来扎堆卖“蚕货”了。
丝绸和丝绵料子、桑蚕工具及周边产品成为了香市上的抢手货,人们自发地把“香市”和“养蚕”结合起来,新市古镇的桑蚕丝织制品一时间名震八方。
夹在湖州与杭州中间,新市码头直接掐住了两地的“嗓子眼儿”,大运河上的“水上快递”船没日没夜地跑起来。自古咽喉出要塞,只要我不撒手,你们谁也没我赚得多……
别的地区发展丝织业,开个作坊、办个厂那就了不得了,而新市的丝织业不仅成规模,还特别细致。茧行、丝行、工具行,还有专门的“桑叶行”。赶上个旺季,卖叶子的比卖绸子的挣得都多,真乃闻所未闻的大新鲜啊。
喜欢真丝制品的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今日很多质地优良的真丝服饰都产自浙江湖州(及周边城市,因为“蚕丝之贡湖郡独良”。而放眼湖州当地,新市的丝织品“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