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和内容 现象和本质(1 / 1)
“形式往往会造成假象,模糊了内容。”
“她对我痛苦的担忧实际上是她对我造成她的痛苦的担忧,她担忧的主体是她自己而不是我,但是这其中暗含着我能够影响她这一事实,我为什么可以影响她,是因为她在乎我,但是在乎不等于喜欢,实际上她并不喜欢我,我姑且不上升到爱,她粗浅地将对我的在乎解释成为一种母爱的本能,我持保留态度,因为我没有做过母亲。那么既然已经找到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原因所在,咱们抛开一切感性认知,单单谈论为什么她的这种为自己不当行为的解释会引起我巨大的反感甚至恶心呢?
因为我也在乎她,但实际上我并不喜欢她,她的人格对我来说并不具备吸引力,她对我的吸引力源自一种宗教般的“我来自她”的信念感,实际上对我目前来说已经毫无作用,毕竟21世纪满足欲望的是资本,驱动力是“我可以做到”的自信力,这种自信力只有很少一部分来自她,并不是说她不重要,只是说她已经不再是关键因素。那么关键在哪里呢?
关键在于我得抱着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去行动去寻找,就算最终死前也没有找到答案,寻找的过程已经留下了,来这世上一趟总得留下一些比我生命更长久哪怕一点点的东西。
当母亲也就是我从哪里来这件事情对我的吸引力越小,那么我将去往哪里这件事就更值得投入去做。
“为了避免受到伤害,抑郁的人自觉或者不自觉的选择了顺从而不是竞争,反本能生存学告诉我们保护本能已经融入我们的dna,恐惧、抑郁、焦虑都是过分保护的表现倾向,容易遗传。”
“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你所爱的,你所擅长的,世界所需要的,你可以为此挣钱的,职业激情使命专业?”
“我的眼睛又开始疼了,我本来只是想出去走一走买一点东西吃吃,但是出去之后外面的交通着实让人头疼不适,还必须得看各种导航打开健康码不断出示,总之就是还没到目的地,玩乐的心情就没了,还不如去工作,至少没有什么比工作更苦了,在工作的对比之下,交通就没什么了。”
“也不能这么说,总之就是花钱的东西快乐来得快去得也快,没什么好高兴的,就算高兴着去,也会出现不太高兴的回来,吃的时候很开心,吃之前很开心,吃完之后就好空虚。只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运动写作工作才能让人感觉在事后内心平静,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是不是就不用想晚上要不要吃,我可以过去坐下点菜,然后选择性吃两口,既不会胖,也很快乐吧。”
“这个问题就是幸福是赠品,是你激动满满去做某件事情经历劳碌之后才能感受到的。”
“那不就是在痛苦的对比之下一种常态吗?”
“不对哦,痛苦是常态,幸福是非常态。”
“尽量买便宜的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