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家宴之畅谈三(2 / 3)
“我刚才用的是符号叫‘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就是史载的‘大食人’,这么方便好用的东西,为什么到现在却还没有国人知道?你们这些读书人——所谓的知识分子更是为所未闻!何也?”
“因为咱们太自大了,更因为太封闭了。我刚才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是咱们汉人继续这样抱残守缺,只知道在老祖宗留下的故纸堆里引经据典,一味地崇古贬今不思进取。那么咱们汉人今后将会遇到更多的‘五胡乱华’‘靖康之耻’,甚至更多的如蒙元时期的‘亡天下’现在一个蕞尔建奴就能令煌煌大明倾国之力而不能下,列位可以想想咱们落后到什么程度了?”
“一个国家,一个王朝想要兴旺发达,想要万世一统,就必须与时俱进,要学习天下万国的长处,比如前朝时蒙古人的骑兵就十分厉害,可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赵宋、李夏和完颜氏的大金都是亡在他们手里,在西边更是灭国无数。”
“既然骑兵这么厉害!那是不是说咱们汉人多弄些马匹来,就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呢?这是妄想。蒙古骑兵的强大有他根源上的原因,蒙古人的养马之术、骑射之术、马战之术和练兵之法,这就要从蒙古人从小的生活方式和游牧狩猎的习俗说起了……总之,一支强大的骑兵远不是养了一群马就可以的,他牵扯到很复杂的战略战术,组织训练,运筹帷幄等等。”
“你们都是读书人,且至少都取得了秀才功名,也算是进入士人的圈子了,想来都有一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子效命,一展抱负的想法。可你们想过没有?百姓们其实是不管谁来做皇帝的,在百姓们看来,只要能让孩子老婆吃饱饭,日子过得太平安康,官府不要太过分,遭逢天灾时官府能减点儿赋税,就算得上是盛世了。”
“而判断一个官吏称不称职,也是如此,在我看来,朝廷是朝廷,国家是国家,两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朝廷乃一家一姓之王朝,而国家却是千家万户组成的天下。所以说,即使朝廷亡了,也不过是王朝改姓了,但是咱们汉家的天下还在。只要咱们华夏神州居住的还是炎黄子孙,说的还是汉话,用的还是汉字,那华夏中国就还没亡国。”
“我心中的盛世乃是我汉人兵锋所向,马蹄所至之处,皆为我汉家天下,膏腴之地皆为为我炎黄子孙所有,使我华夏贵胄、龙的子孙从此再不为土地匮乏所困……”
一众读书人加上一个有文化的太监围坐在马爌身边,一边啃着鲜美的烤羊肉,一边品着苏月珍斟上的鲜甜奶酒,更外围,早已结束酒宴的众将领们,包括马林在内也被马爌的谈话所吸引,已经在旁边听了很长时间了,马爌佯作不知,只管大口地吃着烤羊肉,不时地灌上一大口奶酒,乘着酒意,继续高谈阔论,心道就只当给古人上个普及课,愈发兴致高涨。
余坤、高健和刘涛等读书人起初还比较拘谨,后来话谈开了,很快就都热烈了起来,先时大家还不时插上几句话,或者和马爌辩论几句。到了后来,在马爌一番上通天文、下达地理,博古通今且有理有据的论述下,让在座的所有人都自觉地放弃了争辩权力,只剩洗耳恭听的份了。
“余往日颇为自得,自以为学贯古今,今日方知,余不过一井底之辈耳!”开原城唯一的举人刘涛叹道。
余昆将手中啃剩下的羊骨头扔得老远,满腹感慨地叹到:“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果真如君之言,尽信书不如无书,从今往后,余当另寻大道!”
“这个世上当真有生而知之者也,有识不在年高”!年长马爌十余岁的高健站起来恭敬地冲马爌行了个礼说道,让马爌觉得有点儿小得意。
苏月珍和一众将门姑娘们小半个下午的时间,就半张着小嘴盯着马爌天花乱坠的胡侃,包罗万象的内容令姑娘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苏月珍因为汉语水平有限,听得稀里糊涂。
其余的姑娘们可就不一样了,到底都算是大户人家出身,虽然比不上真正的士大夫家庭,但学识和识却不是普通民女可比的。
听完马爌的一番高谈阔论后,此时她们对马爌的崇拜可谓是——有如滔滔江水绵绵绵不绝!
马倩看着她的小姐妹们对哥哥的崇敬之情,心里边那个得意!她拉了拉旁边余化龙的大女儿余丽说道:“余姐姐,要不要我给四哥说合说合?成就你们一段姻缘?你都十七了,和我四哥同岁,正好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