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回:李悝变法图自强,魏国得以灭中山(1 / 5)
第六十回:李悝变法图自强,魏国得以灭中山
李悝(kui,音亏变法,是指在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三家分晋最初的君卿当政时,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
李悝在政治上,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
经济上,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音帝平稳物价,而达到稳定物价的效果。
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
李悝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成果,便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一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固定封建法权。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时便对其他各国的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
后来著名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无不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
公元前43年,韩、赵、魏三国的国君,被周天子承认,完成了三家瓜分晋国的最后一步,成为战国时期的新兴国家。
作为从晋国分离出来的魏国,立国初期的运气很不好,魏国的国土,包括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基本都位于中原的腹地。
魏国的东面是齐国,西面是秦国,南面是楚国,北面是赵国,夹在中间的魏国,在地利上处于劣势,并且早期的发展空间内,魏国一直没有开出相对值钱的矿产资源,因此处于被动的状态。
在魏国立国的早期,李悝并不在魏国的权力中枢之中,他曾经担任过中山相和上地守,这两个地方,都是在毗邻秦国的西北边境上。
早年的李悝,曾经多次率军和秦国交战,而他得到魏文侯的赏识,一是因为他的老师子夏是魏文侯的重臣,二则是因为他的变法思想,切中了魏国的时弊。
在经历了数年地方官磨砺后,李悝最终成为魏国重臣,开始全面推行他的变法主张。
变法经过
变法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项:
第一是:
废除奴隶制时代的世袭制度,根据能力来选拔官吏,取消旧贵族原本享受的世袭俸禄,用来招募贤才,发展生产。
第二是:
正式废除了中国传统的井田制,采取“尽地力之教”的政策,鼓励老百姓垦荒,废除原本井田制制度下的土地界限,允许土地私有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