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走,咱去西夏(1 / 2)
八月底,秋收早已结束,周跃从海外带回的粮种也有了收获,没有想象中的喜人,玉米亩产七石,土豆亩产九石,红薯亩产刚过十,远不及后世的产量,毕竟未驯化。
但是这时候的人哪里见过这么高产的作物,尤其是土豆,可以做主食,也可以做菜。
这些作物不挑地,还不用过分照料,很好种,尤其是红薯,地里全是它的茎叶,哪里能长出杂草?所以周跃开垦的营田多在没人用的荒地,西北不平静,百姓少,荒地也多,周跃让亲兵能开垦多少就开垦多少,带的种子不多,但是玉米挑种子,土豆、红薯可不挑。
做一个温床,摆上几十个红薯,用沙土覆盖,浇上水,床上再盖上帆布,透一些光就行,红薯会像发豆芽一样长出一簇簇芽,往地里种的就是这些芽,一床能发多少芽?千把个是有的,种下去就是好几亩地,而且这些芽拔一茬长一茬,直到底下的红薯养分耗尽为止。若是做七八个温床,可栽种的地就要上百亩了。
土豆更简单,直接切开蘸些草木灰埋土里,完活。
周跃并没有想现在将这些东西传播出去,西夏、辽国肯定会用各种发放拿到,让他们吃饱了没事干来劫掠大宋吗?于是收获的第一天,就在军营里开了一次新作物为主食的宴会,兵卒每个都想尝尝,但是吃了两个发现吃不下第三个了。
四百人的亲兵一年不只是训练,还由周跃带来的几个学生教识字,周跃亲自指导开垦营田,训练也是队列、枪械、驾车、投掷,并没有将rpg拿出来,那玩意只要会开枪,有手就行。
亲兵入城第一天就引起了围观,没有着甲,衣服也是土黄色的迷彩,二百人队列整齐的行进,不是城中守军能比的,若说这支小队是军人,那原来的兵更像地痞流氓。原来的兵卒逛青楼、吃饭不给钱、打架斗殴时有发生,也不好管。毕水龙带的这批人却从来不出门,即便出门也双人成行、三人成列,身体笔直的走着齐步,与人交谈温文尔雅,健壮、开朗是第一映象。
王沿、葛怀敏都是在渭州的,他们是泾原路最大的军事长官和军事副官,周跃的亲兵给了城中原来守军很大的压力,尤其是葛怀敏自负天下名将,也没有带出过这样的兵,人比人气死人,同样是兵,你们凭什么这么优秀,逼得我们也得有样学样,内卷。
这些人住在北面城墙根下的一处大院子里,是周跃专门租用的,日夜有两人在门口站岗,一个时辰一换,行的军礼也与大宋的军卒不同,也不拿到枪,只是身上挎着的武器也没人认识,每日都有百姓来看,远远地站着指指点点,或是在不远处的茶棚里边饮茶边闲谈,这些人里自然不乏西夏的奸细,一连几天都盯着这里,但是所获甚微。
为了搞清楚这些人的情况,曾不惜在门前闹事,慌说有兵卒抢了他家女儿,要进去理论。毕水龙哪里能惯着这些人,门口挂着八个大字的牌子“卫兵神圣,不可侵犯”。他们哪里懂?直接冲出来十几个人,手里拿刀,二话不说就砍死了几个闹事的,吓得周围百姓落荒而逃。
上午的事,下午官府就出了告示,满城张贴,说明了闹事的人是西夏奸细,这几人在城里也确实没人认识,告示还说明了周跃亲兵的权利,凡有人敢靠近,只有卫兵认为有威胁,格杀勿论。而且这只军队是周跃的亲兵,葛怀敏都指挥不了的,当然他也没去讨这个嫌,周跃看不上他,从他来到渭州周跃都没亲自拜见就能感觉出来,仅仅是周湛设宴时见过一面,宴席中言谈客气,但是却不热情。葛怀敏甚至都不知道是周跃举荐,他才能来这里的,否则赵祯都不打算用他。
俩人一个是招讨副使,一个是巡检使,都是王沿的下属,论品级葛怀敏更高一些,只是巡检使更像是监军,王沿也不可能让周跃这个没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人带兵,甚至听说他有自己的亲兵后都没再给他调遣一支军队让他指挥。
经过此事,没人再敢打这里的主意,什么都没刺探出来,还丢了性命。亲兵并没有动枪械,周跃特意交代了,西夏军队攻城前不能用,为的就是出其不意。
周跃的车队离开了渭州,说是去巡检,但是泾原路没有一个砦堡再见过这只军队。
毕水龙找到周湛,说了周跃的交代,周湛和周仪商议后开始迁徙渭州百姓,全部纳入渭州城里,每日巡逻,不许闹事。
李元昊似乎不尽兴,派了使者去辽国,大哥,咱一起揍南边姓赵的吧。辽国刚刚得了宋朝的好处,没理由开战啊,况且辽国也多少年没打仗了,贵族早已经过惯了安逸的日子,有宋朝的钱养着,干嘛费那力气。回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