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走,咱去西夏(2 / 2)
见辽国不感兴趣,那我自己上,谁让人家家大业大的,咱就是个苦哈哈的命。
战前用了老套路,派了一批人来诈降,而且人数众多。周湛不懂,但是毕水龙懂,建议周湛直接将这批人送往南边,王沿作为泾原路安抚招讨使,是这里的最高军事长官,将这批降兵分散,派出了几只人马分兵护送到了长安,由永兴军分配到各地,这是不打算让这批人再回去了。有的人走到半路想逃,被发现后只得招供,说是元昊派来后方做乱的,那会留着干嘛?全部发配到了各地做苦力去吧。这批人此后再未回过西夏。
李元昊还不知道这些人的下场,又派去使者,和宋朝和谈,这次没有找范仲淹、韩琦,而是找的王沿,王沿直接让人把使者往京城送,我是武将,哪有权力谈这些。
李元昊见使者迟迟不回,不知道起不起作用,这一计都用烂了,不管能不能谈妥,只要你谈,就会觉得西夏不会来犯边,就会起疏忽之心。李元昊没耐心了,直接开打吧。
李元昊大军分两路进发,这么多人是瞒不住的。但是整个泾原路后知后觉,也不知道王沿是不是真的起了疏忽之心。周湛迁移百姓时,王沿、葛怀敏还多有微词,是周仪站出来支持,这才不紧不慢的组织。而且西夏人入境,最先发现的也不是王沿,范仲淹经过这么久的历练也知道了斥候的重要,通过斥候最先得到的消息,赶紧派人通知王沿。
王沿接到汇报,两路大军从彭阳城和刘蹯堡呈钳形攻势攻击镇戎军,镇戎军不好守,立刻就会经过开远堡、瓦亭寨抵达渭州城,他不知道李元昊的意图,只是为了守卫渭州城命令葛怀敏去瓦亭寨驻扎,以防不测。
瓦亭寨地势好啊,前水后山,能攻能守,王沿很谨慎了,不由得他不谨慎,原本朝廷将狄青和郭遵派来了,郭遵武力值自不必说,狄青这时已经混出了名堂,也是一员骁将,算是有些底气了。但是周跃走时将这俩人都带走了,王沿知道周跃的特殊,哪里敢不答应,两将一走,底气没了,他哪里知道狄青和郭遵是赵祯答应给周跃用的。
葛怀敏带兵进驻瓦亭,心里不自在,我可不是来守城的,而是来建功立业的,区区西贼,既然来了就别想回去,只是手里兵太少,大不了,怎么办?瓦亭寨驻军跟我走。
刚离开瓦亭寨,王沿就接到了消息,立刻派人去传命令,你丫给我站住,别走了,背靠城池安营扎寨,引诱西夏军来,然后设伏攻其不备。背靠哪个城?有个第背城,四通八达,镇戎寨和笼竿城分别在左右,可以救援。
葛怀敏才不听,我要建功立业。建功立业这四个字就像魔咒一样让他一路走到黑,不只自己走,还裹挟着一路上诸砦堡的兵将也一起,瓦亭寨都监许思纯、环庆都监刘贺、泾原路都监赵珣、巡检李良臣、孟渊等等,到了镇戎军不见西夏军,继续走,大概觉得兵力还不够,这次是向西走的西边还有几个砦堡呢。
过了镇戎军,诸将越走越心慌,觉得西夏很可能就在附近,而且北面就是定川寨,这样迟早要走到定川寨的。定川寨啊,回去过京城的都知道,这是第三战的关键点,具体怎么个打法不知道,但是知道会在这里输得很惨,怎么办?回头吗?都走着里了,怎么可能回头?
自己这些人都是受了葛怀敏的命令出来的,回去也得是葛怀敏下令,可是葛怀敏会回去吗?他可是违抗军令跑出来的,不打一仗,就这么回去,脸面上挂不住还是其次,首先就是军法难容。
走马承受赵政看不下去了,建议先停下,派出斥候四处查探再作计较。葛怀敏大概也觉得就这么走不是办法,寻不到西夏主力自己就走累了,于是采纳建议,赶在晚上到了养马城修整。
当晚在养马城,镇戎军都监李岳、大将曹英、泾原路都监李知和、王保、王文等又带着人马赶来相会,真有种梁山结义、共赴国难的感觉。但是诸将不知道这又是李元昊的计谋,西夏都是骑兵,不把宋军引出来怎么打。
后半夜斥候也回来了,在定川寨方向发现了西夏军,那还等什么,直接觉得天亮就去会一会李元昊。
如果不是发现了西夏军的行踪,真还以为葛怀敏会一路走到西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