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子的履历(3 / 5)
研讨会讨论十分激烈,实际上那些问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小儿科。学者们阐述着自己的观点,所以各自认识不同,争论也不休。
当时有一个学者说,我们这样的讨论都是基于文献的基础,如果考古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发现一些有文字的古物,这些问题就十分好解决了。
另外一个参加过195年代在这个地区进行考古工作的学者站起来回答说,通过我们对这个地区的调查,目前还没有发现有文字记载的文物,而且不可能会发现关于文字记载。
专家的话让周鼒产生了一个想法,这就是司马迁“祖乙迁于井”的记载。商代一个都城建立在井地,而井地的南面安邑,发现了许多带有文字的甲骨文,通过研究:说这些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王室档案。
当时周鼒就想,既然安邑和井都是商代的都城,安邑能够出土甲骨文,而井地为什么就不能出土甲骨文呢?
于是,周鼒从本子上撕下了一个纸条,写下了这个学术疑问,跑到了学术报告席,递给了正在讨论这个问题的专家发言人。
专家看到了纸条上的提问,思想了一会儿,就说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还是请研究甲骨文的专家来解释吧。
说罢就把纸条递给了来自京城一个学者,这就是他的第二个老师。
这位学者拿到这个纸条以后看了看。说: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既然都是文献记载的商代都城,两个时代又非常接近,安阳可以出土甲骨文,我们这个地方也有可能发现甲骨文。”
“目前,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甲骨文呢?是因为考古工作落后,工作有限,发掘的面积不足,对这个地区的文化遗址分布也不是那么了解,特别重要的是我们没有找到非常重要的都城遗迹。”
“所以,我在这里提一个建议。也是在这张纸条的提示下,我们应该加强我们这个区域的历史文化研究,特别是考古工作的开展。通过深入的考古调查,我们对这个区域的商代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找出都城的遗迹,选择重点地区的发掘,这可能取得都城研究的重要资料。”
这个建议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也给对本地未来文化研究带来了希望。
后来,专家们到了周鼒书斋,看到了他学习工作的状态,在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建议,如有可能请将这个人才调入专业部门。
此后情况已经明了了,虽然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最终将他从一个工人,调入到了一个专业部门。而他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在此后日子,也就是他把你们扰的四处不安。
这个时候,井公突然插话说:
“那个南小汪遗址、还有那个甲骨文的发现和他有没有关系?”
作册麦看了一下井公,然后不紧不慢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