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井的来历(3 / 4)
召公在前往井地和燕地相地时,周公给召公说:
“井地,是夏商代井族的故土,他们十分擅长掘井,相传他们的始祖是伯益,是黄帝的后裔,大禹王治水的时候,伯夷曾辅佐大禹王对河水进行导流,当带着氏族的人来到大陆的时候,看到了山前有高高的台地,居住在这里生活非常不便,但是,如果选定的住址临近河水,住所会经常受到水的侵蚀和破坏;如果住址远离河水,为了用水只能天天用陶罐从河中取水,每天来来回回周折费了很多力气。
伯益为了解决这里吃水的问题,黄帝托梦于他,授予寻脉相地之术。伯夷按照黄帝所传授的方法,在台地上寻找龙脉,点穴掘井,解决了台地井族吃水难的问题。后来,这个氏族用黄帝传传授的方法,经常帮助其他方国氏族寻脉掘井。所以大家都称这个善于掘井的氏族为井族,称这个地方的地名为井方。
《易》曰: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又说:井泥不食。旧井无禽。原来井地的井已经荒废了多时,希望您到了井地之后,“劳民劝相”,“木上有水”。
这样,召公来到井地,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为井国选定了城址,并在城西面伯益掘井旧址,对井重新进行了淘洗,挖掉了旧泥,使水井泉涌如柱。后来,井国的历代修养井德,延绵数百年之久。
井水的流动,经常涌带着大量细细的井沙,后来一个井方的土著告诉井国人,这井里涌出的砂即是解玉使用的井玉砂。
井国的玉工知道后,特别高兴,认为这是天帝的所赐,十分虔诚的在这里对伯益进行了祭祀。
井国的制玉工艺历史非常的悠久,是因生产井玉砂和井国特殊地理位置所造成的。
这是因为太行山的西面有夏墟,井国的南面有商代的安邑,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安阳殷墟,北方有燕国,其东方还有东夷各国。无论是夏禹时期还是商代,一般来讲,当时有名的玉工都聚居在这里,不仅是玉工,其他各行各业的人才也都集聚在这一地区,可以说这里是百工会聚之所,百业发达之处。
西周井国的制玉继承了夏商两代的工艺技术,并在前人的技术基础上发明了一种独特的“一面坡”技法。所谓的一面坡就是将传统的竖刀造技法,创新形成了斜刀技法。在琢玉过程中两种技法结合使用,这样,所雕琢的玉器纹饰凸显出较强的层次感和艺术感。
“你这个麦老头,大禹王让你招呼那个小的出来,你却在这里发呆。”
神牛一声大吼惊醒了作册麦的回忆,连忙回答神牛说:
“神牛大人,我向这小子发出了长频率的振动,不见他回复,可能是昨天晚上太过劳累,已经进入了冥冥世界。”
“大禹王不是让你给他打个手机吗?为何你拿着那个“玉块子”发呆。“神牛又吼道。
作册麦连忙解释说:
“这哪里是一个“玉块子”啊,这就是一部手机,只是我不会用吧。”
众位仙人一听说那个“玉块子”竟然是一部手机,纷纷走到作册麦的跟前,将这个部手机传来传去,十分好奇的把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