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南海沉船(2 / 3)
后人为了纪念曹娥改舜江为曹娥江。汉元嘉元年,也就是151年,当地官员为曹娥刻石立碑以彰孝烈。
为曹娥撰写碑文的是是一个叫魏朗的人,这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学者,以治学严谨著称,但是他担心自己的文章写的不好,会让后世笑话,故佯做未成。而此时有一个叫邯郸子礼的人也写了一篇碑文,当魏朗读后,感觉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然后就将自己的文稿烧了。
立碑之后,引来了很多人前来凭吊,其中有一个叫蔡邕的学者也前来访问曹娥碑,当时“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到了三国时期,有个杨修的人随曹操来到蔡邕的故里,见到了一幅碑文图轴,又听蔡邕的女儿讲述曹娥的孝行及先父摸碑题辞的故事,曹操问其这八个字是什么含义?
蔡邕的女儿也不知道,正当大家在面面相觑的时候,杨修说:我已经猜出来了,曹操对杨修说:先不要讲,让我想一想。
随后行军至三十里的时候,曹操对杨修说:我也猜出来了,你先说说。
杨修解释道:“‘黄绢’就是有色的丝,是‘绝’字;‘幼妇’,即少女也,女旁少字,是‘妙’字;‘外孙’,乃女之子也,女旁子字,是‘好’字;‘齑臼’乃受五辛之器也,受旁辛字,是‘辤’(‘辞’的繁体字。合起来,是‘绝妙好辞’四个字。”
曹操听后,不禁拍手称好,说:“你猜的正合我意!”这就是后来社会上流传的“有智无智隔卅里”。
曹娥碑文是绝妙好辞,引来很多人的书写,其中以晋代书圣王羲之所书曹娥碑最为精品,所以有人说,曹娥碑与右军书是珠联璧合,是国之瑰宝。
谢枋得看到这块《曹娥碑》后,想到曹娥的故事,痛哭着说:
“小女子都能这样,我怎么能不如你啊?”
于是绝食殉国而亡。
关于法源寺还有许多故事,这些故事能讲很长的时间。后人说:一座法源寺,半部华夏史。也是说这个法源寺的历史文化十分的丰富。
正当此时,只见从寺内走出几位女客,他们的言语让我回到了现实,仔细看了一下,这是一座新修的寺院,山门与大殿合围成一座院落,中间的大门上有一块木匾,上书三个镏金大字“法源寺”。
走进寺内,见有一个僧人在那里,于是便上前上了一柱香,谈话之间了解了寺内的情况,临走时用手机扫了一下码,尽了一点油钱的心,也算是积了点功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