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2 / 3)
徐茂林说:“对于这些名酒我没有研究,但是这酒不上头,就是太贵我们平常喝不起。”
“我们喝土酒惯了,这些名酒一时喝不惯,不如喝桃江特区或玉泉春爽口,我让人给你送一些玉泉原酒过来,留着你没事的时候慢慢喝。”徐茂才说。
“行,给我送五十斤来。”徐茂林说。
“好,我马上打电话。”徐茂才说。
徐茂才放下电话不久,玉泉酒厂的送酒车就来到工地,徐茂才问:“志伟,怎么这么快?”
“茂才爷,酒厂刚刚在马路对过设了一个销售点,我们接到电话就赶过来啦。”徐志伟说。
“多少钱?”徐茂才又问。
“茂才爷,我们经理说不要钱,算是你们为我们做广告。”徐志伟说。
“把好吧,帮我拎到你茂林爷值班室。”徐茂才说。
“好的,茂才爷。”徐志伟答道。
徐志伟从车上卸了两桶酒,这两桶酒是用“酒海”储藏三年以上的“玉泉春”,是销售点最好的散酒。
白酒行业有句俗话:“好酒三分酿七分藏”。储藏环节在一瓶好酒的生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白酒最终的品质呈现起着关键作用。而在储藏工艺中,与酒体直接接触的容器,重要性更不言而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酒体的风味。
当下人们耳熟能详的储酒容器主要有陶坛、不锈钢罐等。不过,仍有少数酒企一直沿用着古老的储酒工艺,其中就包括有“会呼吸”之说的“酒海”。
酒海还有一个奇妙之处,即“遇酒而香,遇水则漏”。因为酒海中所存的酒多为65度以上的高度酒,酒精分子会与酒海内壁用于裱糊的成分发生反应,形成一种胶体结构,从而避免渗漏。同时,这些裱糊成分中的有机物质,在与酒发生交互反应的过程中,还会有利于酒的酯化优化,以及酒中杂醇的挥发和其他有利微生物的生成。因此,经过酒海储存的酒与一般的酒相比,口感会更加醇厚绵甜,并带有独特的蜜香和植物清香等。
由于酒海的特殊价值,目前玉泉酒厂将部分高端酒用“酒海”存储,今年则他们推出了以“酒海私藏”为特点的产品,价格高达数百乃至上千元。
玉泉酒厂大部分酒海从进入酒库、贴好编号、被固定下来的那一刻起,便几乎不会再有位置上的移动。无论外界经历着怎样的沧桑巨变,对这些酒海而言,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的痕迹,只有腹中的酒才清楚。
被誉为储酒神器的酒海,之所以在当下没有像陶坛、不锈钢罐那样被广泛运用,甚至可以说日渐稀少,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制作工艺极为繁复。
玉泉酒厂荆编酒海,所用材料均取自玉泉山荆棘岭一带所产的荆条,荆编酒海以圆柱形为主。生长在荆棘岭的荆条,因质地柔软且韧度较高,是编制酒海的上等材料。采集的时间通常是在末伏以后到大雪之前。超过这段时间荆条容易吃虫、蜕皮,这对于要存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酒海来说,是不被允许的。而一个储酒量为5吨的酒海,大概需要5多斤的荆条来编制。
原以为,编制酒海外框会是整个制作过程中耗时最长、操作最繁复的,因为即使是六个技术熟练的师傅合力编上一个,也需要花上两天时间。但事实上,裱糊酒海内壁还要更繁琐些。
为了便于裱糊,通常是先将三张由苟树皮制成的方形麻苟纸粘合到一起,做成一个裱糊层,再贴到酒海内壁进行裱糊。一个容量五吨左右的酒海裱糊一圈,大概需要13多个裱糊层,而整个酒海至少需要裱糊五十层。这样算下来,裱糊一个酒海总共需要大约两万张方形麻苟纸。若按单张纸计算,实际是裱糊了15层,其总厚度能达到五至十厘米。而每糊完一层,都要等到完全晾干,才能进行第二道裱糊,如此反复进行五十次。平均每一层彻底干透约需两天,五十层全部晾干需要15多天。之所以说此项步骤最为繁琐,便在于此。这也使得一个酒海从荆条采集到最后入酒,最少需要半年以上时间。裱糊之所以繁复,是由其重要性决定。
只有做到裱糊层密实无隙,才能保证酒海的储酒功能。由此便不得不提到整个工艺中最核心的秘密——粘合剂,也称生物胶。
在酒海制作中,编制和裱糊的技术通常是公开的,而不同酒海最终漏不漏酒,酒体存于其中是否香味纯正,都跟粘合剂的调制息息相关。粘合剂主要是由石灰、蛋清及新鲜的猪血根据一定比例调制而成。如果粘合剂明亮有光泽,则说明调制得比较成功,使用效果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