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战鼓雷鸣起,厉兵秣马时。(1 / 1)
突厥兵退去,苏烈和曹继叔再次启程前往匡城。苏烈作为匡道府折冲,上司是河南道行军总管、并州都督李世勣。对于李世勣,苏烈有过两次会面,第一次是在窦建德时期,在黎阳刘黑闼抓了李盖,李世勣因父被迫投降,苏烈只是匆匆见了一面;第二次是刘黑闼时期,洺水之战,那时候李靖出人不出力,苏烈作为先锋将军打得李世勣丢盔弃甲。而自苏烈离去后,高雅贤被刘黑闼升任为左仆射,军中宴会多喝了两杯,正好李世勣率军攻营,高雅贤率军追击,因喝酒误事,高雅贤都忘记了苏烈的离去,还以为苏烈就在身边,一人冲锋在前方,李世勣部将潘毛逼近,高雅贤被刺之坠马身亡。照此来说,李世勣可谓是苏烈的仇人,可已物是人非,之前各为其主,伤亡难免,现在同一军帐下,又岂能因私废公。
“承匡古城”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跳入苏烈眼眸,苏烈知道匡城到了。整洁的路面笔直延伸,参差错落有致的房屋栉比于街道两旁,灰色的墙壁、四角八挑的房顶熠熠生辉。这是一座文化古城,女娲匡地造人,孔子匡地讲学,李斯匡地解梦,李世民匡地封关圣。这里阐释着人之始,人之学,人之惑和人之义。一到匡城,苏烈就喜欢上这里。
匡城县令为权崇本,为正七品。因上司李世勣还在乌城,尚未返回。唐初地方军政分离,实行府兵制。苏烈递交了官凭,县令权崇本亲迎,苏烈可是皇帝李世民提议请封的匡道府折冲,官阶高出权崇本四个等级,权崇本亲自为苏烈、曹继叔接风洗尘,并将自己的两个侄子权文奖、权文异介绍到苏烈麾下。苏烈拿到了任命状,有权开府,兵源主要从一些农民或小地主中选拔,通过折冲府进行召集。折冲府作为地方征集管理府兵的机构,是维持府兵制的主体,折冲府按照规定,内部设折冲一名,副职左右各一名,长史、兵曹、别将各一名,下属四至六个团,每团二百人,设校尉辖二旅,每旅设旅帅,辖二队,每队设对正,分五火。每火十人,有火长。匡道府兵源主要是王、刘两性,是匡城的大族,王姓主要琅琊临沂侨置过来,与太原五姓之一的王氏大姓遥相呼应。刘姓,因为刘文静、刘政会缘故,在匡城根基深厚,刘文静虽然去世,可刘政会是现任的刑部尚书。
通过征集选拔,苏烈确定了王文度、刘伯英两位副职,长史为曹继叔,兵曹为冯士贵、别将任雅相,权文奖、权文异等为校尉。匡道府已有六个团,苏烈受名师教导练兵讲究令行禁止,越野、骑射、刺杀、配合、阵型、兵器以及天文、地势观察等都颇为知晓,从熬炼筋骨,强壮体魄入门,侧重实战演练。讲究的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晨晚操练,寒暑操练,攀爬、游泳、手势、奔袭、夜袭、雾袭面面俱到,战鼓雷鸣起,厉兵秣马时。匡道府团练如同一群疯子般黄河冲浪,山林纵横。最后,除去伤残,仅剩四个团。
刑部尚书刘政会是太上皇李渊的铁杆,一直不受李世民待见,李靖抵抗突厥归朝,李世民就迫不及待地将刑部尚书给了李靖。李渊看不惯李世民,李世民只得空着刑部尚书,将李靖调任兵部尚书。匡道府折冲也就归李靖调节。一是李世勣觉得遇见苏烈别扭,二是送一个人情给李靖,毕竟苏烈虽然不属于刺头,但是苏烈武功谋略非同一般,李世勣自认压不住,还不如顺手推舟,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