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渔夫的读书梦(1 / 3)
包拯和张伯玉在浇水施肥和松土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而是一边劳作一边吟诗作赋,提升作词的水准。
要知道北宋初年诗词歌赋占据比较大的篇幅,想要考取进士,那么就要有七步成诗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会有唐诗宋词的美誉。
就是因为科举制度把诗词歌赋放到比较重要的地方,后世的八股文盛行之后,文坛被层层枷锁之后,文人的思想被禁锢之后又如何写得出流放万世的千古诗句!
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唐宋时期的文人才是最幸福的,在一个对于文人极为宽容的时代,思想又极为开放,可以尽情地进行创作!
包拯的弱点就是诗词歌赋,刚好张伯玉极为擅长此道,历史上的张伯玉就是一名著名的文人,喜文学创作。
可惜当时的张伯玉很多创作的文章都没有留存于世,如今吃了智慧果实之后成为了荣耀的树友,才气进一步提升。
稍微指点下包拯这方面的能力也开始慢慢提升,似乎作诗的难度也不是这么大……
除此之外包拯最喜欢看的还是各种法律法规和缉查方面的话本书籍,也让包拯的逻辑性得到了很大的增强。
与文人的洒脱不羁来比较,包拯更严谨,凡事都问为什么,追根刨底的个性也让包拯不受其他人的待见。
如果不是有大兄弟级别的张伯玉罩着,包拯估摸着没法在甲字班待着了,这也是为什么包拯在庐州那边的书院被孤立的原因。
另外一方面,余小雨回到了福建沿海的一个小渔村,拿着抚恤金购买了一艘坚固的渔船,平时充当货船帮忙拉货。
有李进的关系,使得余小雨直接编入了军方的后勤物资团队,这也是他把所有的钱去买船的原因。
当然了,跑船一个月也就是两三次而已,大部分还是要出海捕鱼,有了坚固的渔船,可以深入的海域就多了起来,选择的余地也多了。
“老爹,上钩了!”余小雨作为蜑民,从小就在海上长大,各种钓鱼和捕捞技巧都是手到擒来的,但是这么容易上钩还是很神奇的,而且钓上来的是石斑鱼!
而且是2斤级别的大龙趸!这可是富绅的最爱啊,一条大龙趸就能够卖到一两金子!
除此之外余小雨海钓上了一些1斤的石斑鱼和一些常见的海鲜,收获不可谓不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