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国运与国力之论 道义与仁义之辨(1 / 3)
皇帝、皇后、皇贵妃、皇太子和太傅到了御花园,坐在清心亭中,宫女们准备好了糕点和水果。皇帝对皇贵妃说,“婉儿,今天讨论的事情你和榶儿随便听听就可以了,不用想太多。”
承讯又说道:“淑沂、太傅,有一件事情,我困惑了很多年,希望与你二人谈一谈,以解答心中的困惑。”
“为什么在中原作战,我感觉所学的《兵书二十篇》非常有用,可是在塞北与辽作战,书中所学感觉都用不上。每次打仗,基本上就是指挥部队向着目标前进,挡我者死!辽军也没有什么谋策,能打就打,打不过就跑。”这就是承讯长久以来的困惑。
太傅姜成信在沉思,萧淑沂也在沉思。
片刻之后,萧淑沂先开口。“陛下,在塞北的大草原上作战,既打不了伏击,也用不了火攻,围城打援也很难用上。基本上就是硬碰硬地打,凭借的就是勇气、信心和实力。”
承讯说道:“有些道理,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坚壁清野’和运动战。”
萧淑沂提起了祖辈和父辈的经历。在很早之前,契丹也很弱小,总是被楼兰人欺负,一忍再忍。终于有一天,各部落决定,不能这样下去,大不了跟楼兰人拼了!被逼出来反抗的勇气。四千契丹骑兵面对七万楼兰军队,人人高喊“天神保佑,为契丹而战”,打得楼兰人溃不成军,光是俘虏就有一万多。
战斗结束后,直面死神的感觉荡然无存。祖辈们调侃,这楼兰人就是羔羊嘛!四千人砍杀他们好几万!还有人大笑说,我部落里奴隶圈都住不下了,现在只要是契丹人,全从奴隶转成了看管奴隶的自由民。
从此,契丹人再也看不起楼兰人,每次打楼兰人都充满了信心,强者面对弱者的信心!从此,契丹就像一个新的王者,快速占领年迈的巨人——楼兰的土地。从辽东一隅之地开始,越打越大,实力越来越强。勇气、信心和实力都有了,契丹才把目光看向了中原。
承讯似有所悟,我也是被逼出来的、反抗的勇气。耶律阮把我逼的太狠了。打败了辽军,从此信心倍增。一步步吞并辽国的土地,实力越来越强。直到后来,三者都有了。
萧淑沂又提起,她觉得皇帝陛下的崛起出现在最合适的时机。早十年,遇到耶律德光,能收复幽云十六州就差不多了。
承讯心知肚明,萧淑沂说的是假话。如果耶律德光在的话,别说收复幽云十六州,就算能当上皇帝,能当个儿皇帝挨到耶律德光死、就算谢天谢地了。晚十年,耶律阮巩固皇权之后,也不见得会败的那么惨。
就是在辽国最脆弱的时候,大汉帝国出现了,给筋疲力尽的辽国致命连击。如果不是耶律阮执意攻打中原,如果不是厉害的火器与骑兵之术,辽国还能续命的。
姜成信慢慢地说道:“陛下和娘娘谈到的其实就是国力与国运。国运,其实就是国家的运气。假使陛下和齐王性格对调,那大汉可能就没有这么强势了。当然也和外部情况有关。”
太傅认为,这涉及有些不该说的话题,到皇帝这里讨论王朝更替、能者居之,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甚至是找死的,就没有多说。
承讯明白太傅的意思。这就是他之前想到的,倘若自己是一只豹子,感觉还挺厉害的,结果周围有两只老虎,豹子当然就没有什么生存空间了。同样,倘若自己只是一只狐狸,感觉不行;可若周围全是鸡和兔子,再弱的狐狸也如神一般漠视芸芸众生。运气不好,豹子遇到老虎;运气好,狐狸全遇鸡。
“国力吗,就是国家的实力。战争打的不仅是一个个战术,更多的是消耗,也是打仗的将军们心中的底气。《三国》之中,魏国国力最强、蜀国国力最弱,所以司马懿能安心地跟诸葛亮耗,多以固守,少出战少犯错。”太傅进而分析。
承讯求教太傅:“如何提升国运与国力呢?”
姜成信说道:“提升国力,陛下能力在臣之上,臣心服口服。”
承讯说道:“不忘先人的教诲,以威摄群臣,以恩抚万民。发展农工商,居安思危加强军力。总之,一堆做不完的事情。”
姜成信点点头。其实,两人不需要说的这么明白,承讯是希望儿子也能慢慢听懂这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