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甩 锅(1 / 2)
第二天早上的时候余志国田军华和珍珍聚齐在南仓车站。
“哎呦。两个大美女,比我还早。怎么样,这两天爽不爽。”田军华笑而不语,珍珍叽叽喳喳,骄傲的像个孔雀。
“哥,我这两个同学也想出去打工,咱那还要人吗?”珍珍旁边两个女孩,看起来比珍珍更加青涩,都是初中都没有上完的小姑娘啊:
“是她们俩吗?还在上学吗?叫什么名字?”
“没有,去年秋季下的学,在家务农。我叫陈惠玲,她叫刘影,”圆脸的女孩一看就是和珍珍那样的,活泼泼的,
“打工很辛苦的,受得了吗。你们如果要跟着我们,是要从最底层做起的。”
“受的了,我们能吃苦的。”两个女孩几乎同时说。这还说啥。现在的农村妹子,说能吃苦可不是一句空话。进了工厂都是老板们的最爱,不但吃苦耐劳,手脚还贼快。现在的南州打工做的什么知道么,报纸上都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换句话说你就明白了,就是手工作业,凭的就是人多,手快。咱的打工妹上班做工都是拼了命的做快,再快。这样说很多人不明白,余志国一个老乡,下了班抱着茶杯猛喝,然后还说渴死我了渴死我了,同事说你没带水吗,她说带了,顾不得喝。那是真辛苦啊。几年工打下来,有些妹妹们的身体都不同程度受到损伤,哎呦,偏了啊。
“那好,你们也知道,我们马上要走了,去江浙,你们们呢最好做后天早上去滨海的车,我哥嫂和老妈后天也坐那趟车走,你们一起也有个照应。我们在滨海姐你们。好不好?”
“好的,好的,”俩小姑娘异口同声,余志国又交代了一些细节。比如怎么和二哥他们说。
“姑娘们,你们吃啥?吃啥自己拿,别客气。”南仓的早餐很有特色的,一块钱一碗牛杂汤那是真便宜,这可不是后来的只有汤没有牛杂的,碗不大,但是诚意满满,都是牛杂。三块一斤油条,两块一笼水仙包,五毛一碗黄酒,这是南仓人早餐的标配。当然大部分人是舍不得吃的。要不为啥年轻人都要出去打工,都穷闹的啊。辣乎乎的牛杂汤吃的满嘴流油,在来碗黄酒,哎呦,神仙也不换。田军华吃了一碗牛杂汤,白腻的脸上红扑扑的,嗯,精神不错,家里的事应该是理顺了。珍珍招呼两个同学吃牛杂汤,水仙包,两个小姑娘明显有点腼腆,不过很兴奋,好日子就要开始了。
在陈惠玲和刘影殷切的目光中,三人坐上去阳西的班车,他们在那里转道江浙.很久以前余志国看过一个电视放谈节目,问我们国家哪个省钱多,大家异口同声,南州,主持人呵呵一笑,说不对,是江浙。余志国很苦恼,重生一次,发财的事没记得多少,记住的大多是灾难,因为每逢此时报纸电视互联网铺天盖地的,想不知道都不行,就像江浙,只是因为它的小商品城一直开到了余志国的家门口,至于比南州都有钱的江浙为什么这么牛,有什么机会,抱歉,不知道。但是像九七的回归,九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抗洪救灾。当然还有VCD,不知道黄大律师跑出点门道了没有。难为她了。刚刚走出校门就弄这么个难题给她,随缘吧。看命里有没有了。也就那三注彩票算金手指了,可是还是别人九注自己三注,不敢多买啊,怕把特等奖惊跑了。好吧,已经很惊艳了,可以做好多事了。比如现在做的小商品批发。试试吧,看看历史的车轮把自己碾碎还的自己沾在车轮上滚滚想前。折腾呗。生命在于折腾。
“志国,想啥呢?”
“我想请问你们个问题,嗯,就是说咱国内哪个省钱最多?”
“南州啊,还用想?”
“不会是江浙吧?”田军华有些疑惑?嗯,这哏捧的好,伸个大拇指表扬一下。“咱们去的这个地方可是现在全国最大最全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以后会发展的更大,是我们以后的货源,你们记的这几个地方,以后说不定你们独自过来的。现在麽,多看,多听,多想。”
“嗯。”
车到阳西,两元坐到火车站,两辈子余志国第一次奢侈一次坐了卧铺。上了车才知道,这节车厢只有她们三人。这可赚着了,没有多久火车况且况且的开动了。